博士后流动站
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于2003年10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22人。自设站以来,共招收博士后42人,已出站博士后22人,这些博士后大多已成为省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的中坚科研力量,其中1人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目前在站博士后20人。博士后共承担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2项,合同经费122万元,公开发表全国中文核心论文63篇,出版专著9部。
设站以来,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力为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在博士后流动站的日常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篮球博彩,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篮球博彩》,并随着博士后工作的发展逐步完善。先后制定了博士后进站审核、工作协议、科研合同、中期考核办法、期满出站综合评定等制度。这些制度对流动站的工作职责、管理机构的职责、博士后招收的条件、在站博士后日常管理、在站博士后中期考核、博士后出站审核管理、博士后经费使用及各种奖惩制度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形成了由站长负总则、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的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
同时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还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吉林森工集团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研究基地,进行联合培养(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与龙江森林工业集团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及创新基地,以增强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在农林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与发展、林业企业管理、林业碳汇和森林资源经济等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尤其是博士后与其合作导师关于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研究和关于开展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面研究等,已经形成“决策建议”上报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黑龙江省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林业碳汇的研究。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同。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理应为全国森林碳汇及增汇做出贡献。发展林业碳汇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黑龙江省发展林业碳汇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力度。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其次,推进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试验区及碳汇林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伊春市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使伊春市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积极争取国家在大小兴安岭林区建设碳汇林业示范区,通过建立国家级碳汇林业示范区和实施林业碳汇项目造林,全面推进黑龙江省碳汇林业建设。建立绿色碳汇基金,构建参与碳汇活动的平台。第三,制定相应的林业碳汇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对于社会大众,鼓励捐资绿色碳汇基金,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参加绿色碳汇基金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将颁发相关证书、出具捐资凭证并给予宣传表彰。第四,加强科技投入,将黑龙江省建成林业碳汇研究、交易中心。组织各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集成智慧和力量,针对林业碳汇发展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多出科研成果。在提高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国家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加强森林碳汇的科技支撑。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使黑龙江省能够按照国际上提出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要求,为其参与气候谈判、制定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掌握气候变化谈判的主动权,更好地服务现代林业建设。
关于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面的研究。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给黑龙江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首先将县域现代农业建设放在首位,使试验更具推广价值。农业特点、发展经验、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将长期存在,普通农户讲师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最大主体。探索“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规界定内,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农户如何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应是改革试验的核心。第二,建立规模化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储运、贸易区,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政府篮球博彩支持农业补贴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繁荣经济社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三,引导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集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省内中心城市与农垦企业优势,地方与农垦实现错位与互补发展,地方应重点在产前、产后两个领域发展,农垦则应将产中、产后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产前围绕现代农业工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技术、生物育种、微生物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中,应将“精细农业培养与发展”、“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作为重点;产后,要真正实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第四,打造哈尔滨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研发区,以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丰富的农业与农业科技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为途径,注重环境和后续资源的合理培育。采取成果开发应用与基础储备并举的方针,择优发展,突出重点,尽快形成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自主研发、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第五,凝练北方寒地农耕文化、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平原与丘陵江河并存的景观地貌是我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多民族、多地域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黑龙江凝练北方寒地农耕文化的基础。